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建设 > 正文

工大好博士:刘伯军

发布日期:2015-04-2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点击:

一年前的今天,与所有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一样,刘伯军也纠结于自己的未来——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深造?是考取本校的首届博士?还是考取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博士?这些道路,在刘伯军的面前都是直通的。在我校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中,刘伯军在实验室潜心钻研,创新性地采用聚合技术制备大粒径乳胶粒子,使得“大粒径乳胶粒子一步法制备的研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发表了6篇SCI检索论文,在国际前沿的胶体研究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让很多名校的教授赞不绝口,浙江大学的张兴宏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陈涛教授、南开大学的张望清教授都希望刘伯军能够考取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在经过多方面的考量后,刘伯军毅然决定继续在母校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我校首届博士生的其中之一。

选择有犹疑 人生无遗憾

人人都希望考名校、上名校,刘伯军也是如此,所以他有了一年前的那次纠结。然而,在多少次的彷徨与犹豫之后,他做出了自己的抉择。“选择上一个985、211的重点大学,可以说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但是,我的研究可能就要重新开始,我需要跟新的导师开展新的研究方向。”“这个项目的研究做下来不容易,我不想让这个项目半途而废,”“我的那些论文是这个项目给的,我不能有了这几篇SCI论文,找到了新的平台,就把它搁浅。”刘伯军希望能够把没做完的研究做完,为他七年的工大生活、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知道刘伯军的选择后,同济大学的杜艾教授说:“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你可能会有缺憾,但是从你的事业、你的人格方面来讲,是一个新的收获。”这些名校的导师们在知道刘伯军的选择后,一样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并愿意在刘伯军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现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样品数据的时候,只要刘伯军把样品寄过去,那边就会及时地给予反馈。

成为我校首届博士生,“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压力。”刘伯军说,希望能为学校的博士生培养工作出一份力,为工大的稳步提升贡献自己的青春。

从零开始 从一而终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目前已成为科研评价的一种依据,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在很多名牌高校,只有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时,才会要求发表1-3篇SCI检索论文,对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很少有这样的要求。然而,刘伯军在自己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中,在德国的《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美国的《Colloids and Surfaces A》等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6篇SCI检索论文,现在又有3篇已经通过审核,被杂志社编辑部接收。由于刘伯军在胶体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在,他已经成为《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Polymer Bulletin》两本杂志的审稿人。从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到国际权威杂志的审稿人,刘伯军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蜕变,而这个蜕变的过程,就是在我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的三年。

2011年,刘伯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校化学专业研究生。“那时候,我的状态和现在很多一年级研究生同学的状态是相似的,没有目标,十分迷茫。”刘伯军说,他在本科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参加过学生会、社团组织,后来也一度沉迷游戏……很多同学的经历,他都几乎经历过。“在刚进入研究生生活后,我还没从本科‘轻松’的大学生活中转变过来,导师张明耀教授找我谈话,希望我从事‘大粒径乳胶粒子一步法制备的研究’”。刘伯军说的“乳胶粒子”,主要指的是聚丙烯酸丁酯乳胶粒子和聚丁二烯乳胶粒子,这些粒子是制备塑料核壳增韧剂以及涂料、粘合剂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大粒径聚丁二烯技术,目前国内需求量占世界的60%以上,而我国根本没有制备技术,中国的所有聚丁二烯的制备全部依赖于国外,曾经的中国石油公司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兰州所联合开发此项技术。因而这项技术的开发,极具有挑战性。“让我做这方面研究,真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懵懂的刘伯军在接受这个题目后,欣然地开展起自己的试验工作。

首先,刘伯军开始大量查阅文献,与导师确定研究方向。随后,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初期只是自己摸索着、试探着做实验,对于一些理论反复推敲。“大学时,关于实验标准操作的学习,有了重要用处,让我很快地就进入了实验状态。”在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效果比较明显。导师鼓励他继续把实验做下去。

目前国际上,对于“大粒径乳胶粒子”的制备技术主要有逐步溶胀扩径法和附聚法两种,以前我国曾集中力量研究过附聚技术,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比较严密,并未取得进展。而逐步扩径技术,其生产工艺繁琐,条件苛刻并且耗能高,不适合我国的未来发展。“既然前面的两条路都不是阳光大道,那就自己开条路来走走,”刘伯军说。在与导师张明耀教授无数次的探讨之后,他们终于提出了一种看似笑话的研究路线——粒子聚并技术制备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行业人都知道,在制备窄分布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过程中,最害怕发生的就是粒子聚并,要用聚并去制备单分散大粒径乳胶粒子,这个想法起初遭到很多很多人的质疑,根本没人相信这种方法能用来做单分散的大粒径乳胶粒子,直到2013年刘伯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时,所有搞乳液聚合研究的人都惊住了,并纷纷进行理论和实验验证,经日本京都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皇家国王学院等国际名校的专家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后,这一技术的理论性才被承认。

60319部队孙在旗教授在评价刘伯军的研究时说,这项研究“任重而道远”,希望你能把这项技术落到实处。“这项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试验成功后,有可能会在实际生产中广泛运用。现在我们正在申请专利,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技术做成我们长春工大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刘伯军表示,这一制备技术的理论通道已经被打通了,现在要在实验中达到预期效果,希望早日能够运用到生产中去。

互相争鸣 实现共赢

研究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刘伯军的实验过程中,远在日本东北大学的Konno教授也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他带领了包括京都大学、东京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实体企业在内的庞大的研究团体在进行这一项目的研究,不仅研究人员数量庞大,实验条件和实验基地也是“富得流油”。而刘伯军几乎是孤军奋战,化学工程学院也就算是他全部的实验设备了。在这强烈的对比下,刘伯军没有气馁,没有妄自菲薄,而是更加刻苦地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对方证明:条件有优劣,而成果无输赢。

“那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顾不上申请专利,必须要抢在对方之前,把研究成果先发表出来,如果对方先发表了,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每天早上6点开始,在别的同学还没起床时他就已经进入实验室,开始做实验,一直到晚上10:30,除了吃饭时间他一直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实验中会有很多危险,有时近百度的乳胶一不小心就喷到了手上,而制备聚丁二烯的过程,如果反应失控,就会爆炸,对操控条件极为严格。“刚开始没有经验,烫伤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凉水冲,乳胶急剧冷却,就会牢牢地粘在皮肤上,最后手上满是伤痕。”“现在有了经验,烫到手,就赶紧用抹布擦掉,可能会蹭掉皮,但总比掉肉好点。”刘伯军轻描淡写的说着,但是却让我们听得心惊肉跳。刘伯军跟自己抢时间、与时间抢效率,在这样的坚持与执着下,与日本京都大学的学术交锋不断碰撞、互相竞争、互相争鸣、共同进步。每月的4号早上9点,刘伯军都会守候在电脑旁边,等着看胶体领域等杂志的最新论文,了解相关研究成果,而此时的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也是这样,双方相互关注、相互竞争。“这虽然是一场竞争但却是双赢的,有时是我们借鉴他们的理论,同样,他们也在看我们的论文,借鉴我们的思路。既是敌人又是朋友,我们是相互参考,彼此竞争,彼此收获,而最终是人类在未知世界探索中的一大进步。”

不断传承 建设团队

在去年进入博士生活后,刘伯军在坚持做好“一步法制备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相关研究的同时,开始了ABS树脂相关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旨在缩短反应时间,解决这一国际化难题,形成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在顺利推进,已在天津大沽石化进行了小试,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而这些得益于刘伯军逐步组建的研究团队。

在近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刘伯军深刻体会到,在科学研究领域,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做后盾。他在研究中,带领着学弟学妹们起早贪黑,慢慢地形成了一支素质硬、能力强、毅力好的团队。“虽然我不一定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在学长的带领下,参加实验,学会了很多专业知识,特别是开阔了视野,收获非常大。”一名研究生表示。

现在,刘伯军除了带一部分研究生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本科化工专业的大三、大四同学中选择了一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入研究团队。白天做实验,晚上有时间,刘伯军就给这些学生上课,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如果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让他们更早更快地进入研究状态,那么他们就会快速成长。”刘伯军希望,这个团队能够一届带一届,慢慢地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早日成长为一支强而有力的科研团队,为学校的科研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刘伯军说他自己是幸运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而在我们看来他更是倔强的,他坚信一定会在工大这样的普通高校呈现具有国际意义的成果;他又是坚强的,在研究的道路上坚持目标、坚守初心,用“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工大精神,不断创造奇迹。

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通往梦想的道路千条万条,有阳光大道、也有荆棘小路。大道固然平坦宽阔,但小路却更加风景旖旎。我们应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相信只要你目标坚定、扎根实践,在工大的这片沃土上,一样可以让梦想开花结果;只要你勇于攀登、敢于创新,在工大的这片天空下,一样会留下翱翔的印迹。

(学生记者 张佳琦)


无附件

上一条:工大好司机:王宝杰

下一条:工大好团队:材料科学高等研究院